众所周知,广州一直都是一座文化古城,历史文化建筑数不胜数。此次新的旧村实施办法特地将历史文化保护加入,特意强调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历史风貌区、
传统村落保护范围不适用全面改造,原则上只能进行微改造或者保留现状。
广州市的三元里村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在1961年,三元里抗英遗址就列入了第一批国保单位。
但在2009年广州首批城中村改造计划中的九条村,三元里村就榜上有名。在2010年四月,《广州市三元里“城中村”改造规划》经市“三旧”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
原本以为三元里的改造会像猎德、琶洲那样进行下去,实现村民们一夜暴富的美梦。可谁曾想,在2013年市文广新局发来文件,提出对三元里古庙、北约门楼、南约门楼、东华里门楼和三元里村古道5处文物进行原址保留的建议。
而设计单位正在编制《广州市三元里平英团旧址保护规划》,三元里希望以已批复的城中村改造方案为基础,在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做好与三元里古庙保护的沟通衔接工作。
因为文物保护部门出具的三元里平英团遗址文物保护规划方案与获批的旧村改造方案存在多处重大的冲突,让改造无法进行,需要对规划再次进行调整。这对三元里全面改造的挑战又再次升级。
在2019年的时候,三元里发布了微改造的公告,彻底破碎了村民们靠拆迁暴富的美梦。
在未来,微改造,将会成为历史文化区域的代名词。
根据最新的成本核算办法,在住宅复建总量里面增加了“人”的方式核定
在集体物业复建总量上,新增了一种新的集体经济组织物业复建总量核算方式。
在2009年12月31日之前的,可按照现有建筑面积
2:1 比例核定复建量,或全部按照保障改造后集体经济物业收入不降低的原则折算准予复建的总量,剩余面积可按房屋建安成本补偿,计入改造成本;
核定方式的多样性,更好的使开发企业在进村时以村的实际情况进行成本估算以及拆补。
值得注意的是,合法的认定,在旧的政策里是截止到2007年6月30日,而新的政策则把这个要求进行放宽,将时间延长到2009年12月31日二调之后,二调之前还未完善手续符合条件的建筑都可以进行认定。
在久的更新办法里面,很多流程步骤都是先做完一样,再做另外一样。此次新版的更新办法里面,广州采用了黄浦区的优秀经验,将片策、控规以及实施方案设定成同步编制、同步审议。
同步编制、同步审议可以大大缩短旧改项目的审批时间,加快旧改项目的进程。而现阶段,广州有83条旧村被纳入三年行动计划里面,三年内要将多条还未开始工作的旧村完成到安置房完工阶段,工作进度就必须要快,不只是企业要加快,政府方面更是要快。方案合一后,同步编制、同步审批将为83条旧村加快进度,力争三年内完成改造工作。
为了响应快拆快建,对于合作企业的招商也设立了相应的亮点要求。在旧版的政策里,在项目实施方案批复以前,村集体经济组织是不能自行选择合作企业的。而新版的办法中规定,只要区政府取得片策方案的复函或是审核公布实施项目基础数据调查成果之后便可以开始进行对合作企业的招引工作。招引公告期也被压缩至30天,在旧的办法里,明确是不少于6个月。而《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城市更新水平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实施意见(穗府规〔2017〕6号)又新规定不少于45天。
合作企业的快速引进,是考验各个房企在对村的处理方式是否能给出更大的红利,包括与政府之间的博弈。也是为了提速旧改项目的进度。
值得注意的是,白云区的旧改项目一直没有什么动静,大部分项目都卡死在引入合作企业的阶段,此次政策的出台,是否能解救白云区旧改于水深火热之中呢。
随着合作企业的引进节点推前,在旧版办法中,“参与招标企业应当承诺未参与该村更新改造基础数据摸查和方案编制工作;如有违反承诺的,一经核实,应当自愿退出招标、取消竞投标资格或终止相关合同。“这一条政策在新版办法里没有了身影。
节点推前,就意味着企业要参与到这些工作中。而且一直以来,这些工作的价格不菲,未来十年里,广州要改造389条旧村,这么多的前期工作经费,政府很大几率难以消化,而参与的企业需要推进旧村改造,也是需要这方面的工作辅以支持。这多层原因,让未来的合作企业,有了更多操作的空间。
不管是旧版还是新版政策,都鼓励留用地指标可以通过旧改方式进行落地。留用地指标纳入旧改的操作方式近年来大家一直也在探索。此次新版办法更加明确了留用地指标落地旧改的细则。
现在广州各村的留用地还有很多,如何落地成为了各个区域、旧村头疼的问题。用留用地指标完善土地归宗问题,将更加利好旧改项目的推动与完善旧村的历史问题。
广州城市更新耗费十年时间蜕变,完成的项目只是凤毛麟角,还有大片区域等待着更新换代。这十年来广州从无到有,从有升级成1+3+N,近两个月,广州将这么长以来累积的经验转化为政策,又把1+3+N再次迭代,最终形成现在的1+1+N的政策体系。
在下一个十年,1+1+N政策体系将伴随着广州在快拆、快批、快建的方式下,一起进入新的城市更新时代。